在巨大的成本壓力與鉆井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在當前年產量僅為0.5億立方米的基礎上,要想實現頁巖氣開發(fā)“十二五”規(guī)劃中設定的65億立方米目標,似乎成為不能完成的任務。昨日,在頁巖氣高級技術與管理培訓研討班上,國土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透露,國內第三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正在醞釀中,但他同時承認,面對巨大的成本壓力等問題,勘探速度較預期緩慢。
“如果要實現‘十二五’規(guī)劃的目標,未來兩年至少還要鉆井1萬口。”據張大偉介紹,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實施頁巖氣鉆井100口,勘探速度低于預期,而就在同期,美國的鉆井數已達十萬余口。“政府的管理機制是目前國內頁巖氣開發(fā)面臨的最大短板,國內缺乏宏觀層面的整體設計,雖然多部委積極支持頁巖氣開發(fā),但是他們彼此之間缺少溝通,造成統一的產業(yè)政策難以形成。”從這個層面上講,65億立方米的目標將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除了勘探進度,成本壓力也是掣肘國內頁巖氣發(fā)展的因素之一。按照業(yè)內人士說法,頁巖氣開發(fā)就是個“砸錢”的項目,而這一點在中國體現得更甚。數據顯示,目前,美國頁巖氣水平井鉆井成本2500萬元,而中國的這一數字則高達8000萬元,高出2倍多。對于這種說法,張大偉也予以證實。他坦言,地質條件及配套設施及管理機制未跟進是推高成本的重要原因。“美國的頁巖氣地表開發(fā)環(huán)境主要以平原、丘陵為主,而中國的地貌復雜。”另外,中國天然氣管道總長度達6萬公里,而美國的總長度已達50萬公里,這也導致開采的頁巖氣無法及時、低成本的運出。
所以,照此形勢,業(yè)內人士預計,十年內,中國頁巖氣的開發(fā)成本不會降下來。
“雖然高,但是在勘探階段絕對不能減少,必須要深度研究區(qū)塊的真實儲藏量,以避免‘投進去鱷魚的量,僅收獲一只壁虎’。”張大偉強調,盡管困難重重,但監(jiān)管部門依然認為無論目標是否能夠實現,未來兩年,國內頁巖氣開發(fā)必須加速,他表示,“頁巖氣勘查開發(fā)具有前期投入大、開發(fā)成本高、生產周期長、投資回收慢等特點。所以降低成本是關鍵”。華油能源集團副總裁金樹茂預計,如果中國頁巖氣產量達到美國的一半,中國的相關設備需求也將翻番。
中國是世界上頁巖氣儲量最大的國家,為36萬億立方米,遠高于美國的24萬億立方米。近幾年來,中國不斷加速頁巖氣開發(fā),2011年之后,經歷過兩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2012年,我國頁巖氣產量0.5億立方米,而按照《天然氣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到2015年頁巖氣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