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溢油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概況
溢油事故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李克強副總理、周永康書記和回良玉副總理、張德江副總理、馬凱國務委員等領導同志分別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溫家寶總理和李克強副總理分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及專題會議,專門研究部署溢油處理工作。
2011年8月18日成立了由國家海洋局牽頭,國土資源部、環(huán)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農業(yè)部、安監(jiān)總局、能源局參加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主要負責徹底查明溢油污染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性質、責任以及污染損害等情況。聯合調查組下設綜合組、技術組、評估組三個工作組。同時,邀請國內相關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yè)的地質、油藏、鉆井、環(huán)境、生態(tài)、漁業(yè)等方面的15名權威專家組成專家咨詢組參與工作。
聯合調查組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依法依規(guī)、實事求是、同心協力,先后召開12次全體會議,研究重大問題,兩次趕赴溢油海域和平臺,實地查看事故現場,多次聽取康菲公司和中海油的匯報,調取查閱大量原始記錄和相關文件,查清了溢油事故的原因、性質、責任和造成損害情況。
三、溢油事故原因、性質和責任
(一)溢油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關于B平臺附近溢油。6月2日B23井出現注水量明顯上升和注水壓力明顯下降的異常情況時,康菲公司沒有及時采取停止注水并查找原因等措施,而是繼續(xù)維持壓力注水,導致一些注水油層產生高壓、斷層開裂,沿斷層形成向上竄流,直至海底溢油。
關于C平臺溢油。C25井回注巖屑違反總體開發(fā)方案規(guī)定,未向上級及相關部門報告并進行風險提示,數次擅自上調回注巖屑層至接近油層,造成回注巖屑層臨近油層底部并產生超高壓,致使C20井鉆井時遇到超高壓,出現井涌,由于井筒表層套管鞋附近井段承壓不足,產生側漏,繼而導致地層破裂,發(fā)生海底溢油事故。
2.間接原因
關于B平臺附近溢油。一是違反總體開發(fā)方案,B23井長期籠統(tǒng)注水,未實施分層注水。未考慮多套油層注水壓力存在差異,只考慮欠壓層的壓力補給,從而存在個別油層因注水而產生高壓的風險。二是注水井井口壓力監(jiān)控系統(tǒng)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沒有制定安全的注水井口壓力上限。三是對油田存在的多條斷層沒有進行穩(wěn)定性測壓試驗,特別是對接觸多套油層的502通天斷層(斷層向上延至海床)沒有進行風險提示,也未開展該斷層承壓開裂極限數值分析標定。
關于C平臺溢油。一是C20井鉆遇高壓層后應急處置不當。鉆井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未及時分析研究提高應急能力、采取下放技術套管等必要措施。鉆至L100層遇到C25井回注巖屑層形成的超高壓,至發(fā)生井涌,應急措施無力,導致井中壓力不斷增高,發(fā)生側漏,造成海底溢油。二是C20井鉆井設計部門沒有執(zhí)行環(huán)評報告書,按照表層套管深度進行設計,降低了應急處置事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