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發(fā)布《頁巖氣發(fā)展報告》稱,頁巖氣已經從“下一個重大成果”迅速轉變成為全球能源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有望徹底改變世界能源產業(yè)的格局。我們從中選取部分內容,聚焦美國、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英國,管窺這一產業(yè)即將帶來的新一輪全球競爭。
翻譯|陳召強
能源安全關系到一國乃至全球的生存與發(fā)展。儲量豐富的頁巖氣正從“下一個重大成果”迅速轉變成為全球能源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有可能最終改變世界能源產業(yè)的格局。
但在未來的發(fā)展道路上,這個產業(yè)還面臨著種種障礙。拋開環(huán)境和監(jiān)管因素,從財務角度來看,未來天然氣的價格能否彌補當前頁巖氣開采和開發(fā)的高昂成本,還是一個未知數。不過,鑒于豐厚利潤和穩(wěn)定供應的美好前景,無論是在國家層面上還是在產業(yè)層面上,各方參與者都已開始下注。
在頁巖氣商業(yè)化方面,雖然美國仍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但基于一系列的技術變革與創(chuàng)新,其他市場已經加快了追趕步伐。
作為一種天然資源,頁巖氣可謂無處不在。如此一來,它的生產最終會讓那些先前依賴天然氣進口的國家轉變?yōu)樘烊粴馍a國,從而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而也正是由于頁巖氣的廣泛存在,未來它的競爭將會是全球范圍內的競爭。
美國
頁巖氣在美國未來的能源結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非常規(guī)石油儲備的陸續(xù)發(fā)現、天然氣產量的持續(xù)增加、開采效率的不斷提升和美國經濟的緩慢復蘇導致天然氣價格長期處于低迷狀態(tài)。這種低迷嚴重影響了頁巖氣的開發(fā)進程。很多天然氣生產商將資金轉投油田,甚至關閉了一些天然氣生產項目。
盡管市場不振,但還是有一些投資者愿意冒險,投資開發(fā)頁巖氣項目。這種與大的市場趨勢背道而馳的舉動至少反映了投資者的一種堅定信念,即從長期來看,頁巖氣的需求量將會大幅增加,而由于當前開采生產有限,到時供不應求,就會出現較高的價格。
由于目前投資主要集中在勘探和開采領域,所以加工、儲存和運輸將會成為美國頁巖氣發(fā)展的瓶頸,而要想建成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完整的產業(yè)鏈,這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單從這一方面看,頁巖氣及其周邊產業(yè)就存在巨大市場潛力。
據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巨頭KKR集團預測,在2011-2035年期間,頁巖氣產業(yè)上游領域所需投資預計達到3.7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預計達到2050億美元。
另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2007年,頁巖氣在天然氣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尚不到10%,而到2035年,這一數字預計會超過50%。
頁巖氣開發(fā)過程中所采用的水力壓裂法目前仍存在爭議,聯邦或州一級政府層面上都未達成共識。由于各州缺乏政策上的連貫性,目前投資多集中在得克薩斯、北達科他、賓夕法尼亞和西弗吉尼亞等對頁巖氣開發(fā)持支持立場的州。另外,采用水力壓裂法開發(fā)頁巖氣需要用到大量水資源,而如何以有利于環(huán)保的方式處理回流水將是重大挑戰(zhàn)。
目前,北美頁巖氣市場仍有大量資本流入。受制于持續(xù)低迷的天然氣價格,資本多流入已開發(fā)的頁巖氣區(qū)。在過去的5年里,多家外國石油公司通過建立合資公司進入北美市場。對這些石油巨頭來說,它們感興趣的并不僅僅是資源產地的獲取,而且還有鉆探和開發(fā)技術的吸收。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更看重后者,因為技術的吸收可以讓它們在今后自己國家的頁巖氣開發(fā)中搶得先機。
中國的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團和日本的住友商事(Sumitomo)在該地區(qū)都很活躍。另外,非傳統(tǒng)市場參與者如費利浦-麥克莫蘭銅金公司(Freeport-McMoRan)、紐柯鋼鐵公司(Nucor)和傳統(tǒng)產業(yè)巨頭如康菲(ConocoPhillips)、?松梨(Exxon Mobil)也都是北美市場的積極參與者。
從長遠來看,頁巖氣的前景是無可置疑的,但美國也面臨眾多亟需解決的問題,比如與該產業(yè)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水力壓裂法的環(huán)境影響問題以及回流水的處理問題等等。
在天然氣問題上,目前美國國內仍存在兩派觀點:一是繼續(xù)推進已經停止的部分液化氣項目,并將產品出口到亞洲等價格較高的市場;二是繼續(xù)保持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天然氣價格,為國內工業(yè)提供支持。未來無論哪一派占據上風,在頁巖氣產業(yè)完全釋放潛力之后,美國都將成為全球重要的天然氣出口國。
在可預見的未來,國外能源公司、非傳統(tǒng)參與者以及大大小小的美國能源公司還將會繼續(xù)投資北美頁巖氣市場,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國工業(yè)的振興,未來天然氣需求將會大幅增加;二是現有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獲取,可以為將來的發(fā)展鋪路。
中國
雖然頁巖氣市場還沒有實現商業(yè)化,但政府已經制定雄偉目標
按中國頁巖氣“十二五”規(guī)劃,到2015年要初步實現規(guī);a,頁巖氣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到2020年增至600億~1000億立方米。據國土資源部的最新數據,目前中國頁巖氣每天產量已超過200萬立方米,2013年全年產量約為2億立方米。
早在2009年,中國與美國就簽署了《中美關于在頁巖氣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就聯合開展資源評估、技術合作和政策交流制定了工作計劃。中國企業(yè)與殼牌簽訂富順-永川聯合評價協議,與康菲、英國石油(BP)、雪佛龍(Chevron)、?松梨诘裙窘⒙摵涎芯亢献饕庀。2013年3 月,中國政府批準殼牌公司在華的首個頁巖氣產品分成協議,這是殼牌在華的第一個頁巖氣項目,也是中國國內頁巖氣領域的第一個產品分成合同。預計未來,中國還會進一步對外資開放頁巖氣市場。
目前,中國實施對頁巖氣開采企業(yè)給予補貼的政策,2012-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立方米。這從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國對頁巖氣開發(fā)的承諾和決心。但分析人士表示,頁巖氣在中國的商業(yè)化供應可能在2015年之后才能實現。
盡管有著龐大的頁巖氣儲備,但中國在開采和商業(yè)化方面還存在諸多障礙,比如水資源的問題和管道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等等。頁巖氣開采需要大量水資源,而中國又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這可能會成為產業(yè)發(fā)展的障礙。另外,現存的管道也存在嚴重不足,開采源頭與人口密集區(qū)域之間通常相隔數百英里乃至數千英里,運輸成本高昂。不過,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障礙是缺乏對頁巖氣開采核心技術的掌握。
按技術可采資源量計,中國頁巖氣儲量位居世界第一。如此龐大的儲備,再加上不斷飆升的國內需求,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但前提是要解決高昂開采成本的問題、水資源供應的問題和關鍵技術的掌握問題。
當前中國企業(yè)正加大對美國市場的投資,這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它們渴望獲得與水力壓裂法相關的先進技術。中國政府的財政補貼、美國和歐洲能源公司的參與,以及基礎設施的改進將有助于推動中國頁巖氣的商業(yè)化進程。
在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下,未來中國將會成為頁巖氣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而且也會吸引大量外國投資者,未來5年預計會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阿根廷
基于政治和監(jiān)管不確定性的考量,國外投資者對頁巖氣開發(fā)持審慎態(tài)度
阿根廷擁有世界上質量最好的頁巖氣儲備。據美國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數據,阿根廷的技術可開采頁巖氣資源量為22.7萬億立方米,居中國之后,排名世界第二。2012年在內烏肯省巴卡穆埃爾塔地區(qū)發(fā)現的儲量豐富的頁巖氣進一步表明,未來這個國家完全可以實現天然氣的自給自足。
盡管阿根廷的頁巖氣產業(yè)有著廣闊發(fā)展前景,但受制于該國的政治和經濟環(huán)境,目前外國投資者多處于觀望狀態(tài)。一是擔心阿根廷經濟將來會出現衰退,二是擔心阿根廷政府將來可能會對頁巖氣資源實行國有化。
2013年3月,阿根廷國有油氣巨頭YPF與美國陶氏化學(Dow Chemical)阿根廷子公司簽署了一項初步協議,旨在共同開發(fā)阿根廷巴卡穆埃爾塔地區(qū)埃爾奧雷加諾區(qū)塊的頁巖氣資源,這也是阿根廷確定的首個頁巖氣開發(fā)項目。
早在2004年,阿根廷就已停止出口天然氣,以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需求。但阿根廷天然氣的生產完全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步伐,阿政府每年還要花費數十億美元進口能源,導致該國轉變?yōu)槟茉磧暨M口國。
據阿根廷2013年第二季度油氣報告的數據,剔除頁巖氣,其天然氣的產量到2017年預計只有405億立方米,而同期進口預計會超過150億立方米。由此可見,要想實現天然氣的自給自足,阿根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頁巖氣的開發(fā)將是該國解決能源缺口的一個重要選項。
且拋開監(jiān)管和技術問題不談,就阿根廷的龐大儲備、有利地理條件和強大的油氣產業(yè)來說,未來頁巖氣的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將是該國的必然選擇。
澳大利亞
沉睡的巨人已經覺醒,并將迸發(fā)巨大潛力
就技術可開采資源量而言,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七大頁巖氣資源國家,但在過去十年間,其在頁巖氣勘探和開采方面的努力卻非常有限。直到2012年 10月,澳大利亞才打出第一口頁巖氣井—由該國油氣巨頭桑托斯公司(Santos)開發(fā)。不過,現在這個“沉睡的巨人”已經覺醒,而一系列的跨國交易和并購也為它在該領域的發(fā)展積聚了力量。
未來,預計頁巖氣會在澳大利亞的能源結構轉變中扮演重要角色,盈余產量會主要出口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
目前,澳大利亞頁巖氣開發(fā)所面臨的障礙是高昂的項目成本;炯寄艿娜狈ν苿恿藙趧恿r格的上漲,而頁巖資源區(qū)又多位于偏遠地區(qū)的深層區(qū),鉆探、開發(fā)、儲存和運輸成本高昂。另外,聯邦政策和州一級政府的規(guī)定復雜而又繁瑣,合規(guī)方面面臨嚴格審查。對澳大利亞來說,雖然融資不是問題,但在碳稅和資源稅方面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國際合作方面,包括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與澳大利亞油氣巨頭PetroFrontier公司的合作,日本三菱(Mitsubishi)與布魯能源公司(Buru Energy)的合作,以及康菲與新標準能源公司(New Standard Energy)的合作等等。2013年2月,雪佛龍同意以最高3.49億美元的價格購買海灘能源公司(Beach Energy)位于庫珀盆地的資產,這也是澳大利亞頁巖氣領域的最大并購案。中石油與康菲公司在澳大利亞也有合作計劃,表明中國期望提升頁巖氣在其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澳大利亞擁有龐大的頁巖氣儲備,而且這些資源又多位于人口稀少的偏遠地區(qū),所以將來它有望成為國際頁巖氣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從國內看,頁巖氣將會取代常規(guī)天然氣和煤層氣。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能源凈出口國,澳大利亞有著增加出口的平臺和潛力。另外,從過去一年該國的并購案例也可以看出澳大利亞頁巖氣市場的廣闊前景。
印度尼西亞
頁巖氣開發(fā)尚處于初級階段,未來5~10年仍需進口天然氣
印度尼西亞原本是一個能源自給自足的國家,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原油產量的大幅下滑,再加上與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日本和其他海外客戶簽訂的天然氣長期供貨合同,最終導致國內出現嚴重的能源短缺。供需之間的嚴重失衡意味著作為世界第三大液化氣出口國的印尼在中短期內還需要大量進口液化天然氣。為此,它已開始加大天然氣的投資力度,增加國內供應。
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在北蘇門答臘盆地獲得了該國第一個頁巖氣開發(fā)許可證,并簽署了為期30年的合同,預計加拿大的塔里斯曼能源公司(Talisman Energy)會提供相關支持。另外,雪佛龍、康菲、?松梨谝约凹幽么蠛桶拇罄麃喌亩嗉矣蜌夤疽捕紝τ∧岬捻搸r氣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不過,政治變革使得投資者對印尼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缺乏信心。此外,在頁巖氣開發(fā)方面,印尼也沒有出臺相關的激勵措施。就基礎設施而言,群島環(huán)境使得輸送網絡的建設充滿挑戰(zhàn),雖然該國已經制定了天然氣再氣化廠和微型液化氣站的建設規(guī)劃,但推進成本高昂。
在任何一處頁巖氣區(qū)塊,印尼政府都擁有絕對控股權,而提供技術支持和承擔運營責任的外國運營商只持有少數股權。目前,印尼頁巖氣領域尚未有成功的跨國并購案例,但未來的國際開發(fā)商可能會將頁巖氣開發(fā)融入已有的油氣基礎設施中。比如,印尼東固常規(guī)氣田就是由英國石油公司主導的,而中國的中海油和日本的三菱、住友商事和兼松(Kanematsu)也有參與,是一個典型的跨國合作案例。未來頁巖氣領域可能也會出現這種狀況。
雖然印尼一直在加大對非常規(guī)區(qū)塊的開發(fā)投資,以提高國內天然氣的生產水平,但該國頁巖氣開發(fā)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未來5~10年它還將會進口大量天然氣。亞洲市場未來可能會對接美國、澳大利亞和非洲地區(qū)價格相對低廉的天然氣,如此一來,大規(guī)模投資印尼頁巖氣勘探也就會存在一定風險。
如果印尼能夠克服頁巖氣開發(fā)中的環(huán)境影響問題,并能采用新技術以較低成本開發(fā)這種資源,那么假以時日,它就可以降低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依賴,同時也能滿足國內的需求。未來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將決定該國擴建的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是否會被用于出口用途。換句話說,如果未來液化天然氣價格走低,那么印尼可能會減少對頁巖氣的投資,并增加進口,利用已建立的天然氣設施為國內油氣消費服務。
可以確定的是,天然氣在印尼未來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將會越來越大。但投資者仍需對該國的監(jiān)管框架和相關運營要求保持謹慎。如果開發(fā)條件有利,且能確保整個投產周期內政策的延續(xù)性,那么投資者有理由對該國的頁巖氣開發(fā)持樂觀態(tài)度。
英國
要想實現頁巖氣的商業(yè)化,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英國政府也將頁巖氣的開發(fā)視為降低對進口能源依賴的一個重要機會。
英國財政部在2013年7月發(fā)布公告,將頁巖氣開發(fā)收益稅率由當時的62%大幅下調至30%,以刺激頁巖氣開發(fā)活動,滿足國內能源需求。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說:“在新的稅制框架下,我們計劃打造一個全球最慷慨的頁巖氣開發(fā)環(huán)境,使英國成為頁巖氣革命的領導者之一。”
盡管目前頁巖氣在英國尚未投產,但據英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英格蘭北部鮑蘭德盆地下面可能蘊藏著40萬億立方米的頁巖氣資源。如果這一數據準確,那么該盆地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頁巖氣資源盆地,而待完全開發(fā)之后,英國未來數十年都會實現天然氣能源的自給自足。
與美國和中國不同,英國是一個人口非常密集的國家,而頁巖氣資源又多位于都市區(qū)周邊一帶,容易引發(fā)公眾對水污染和地震的恐慌。此外,也有人擔心頁巖氣開發(fā)會導致甲烷外泄,并會消耗大量能源。
由于水力壓裂法在英國引發(fā)過地震,所以政府實行過一項持續(xù)18個月之久的有關禁止用水力壓裂法開采頁巖氣的禁令,但在確定頁巖氣開采的環(huán)境風險可控之后,政府又于2012年12月撤銷了該禁令。不過,在監(jiān)管方面,相關措施將會更加嚴格。
英國頁巖氣開發(fā)面臨的另一個障礙是國內缺乏天然氣輸送管道和相關的基礎設施,因為當前英國的主要天然氣儲備都位于北海地區(qū)。未來天然氣的價格還會受到煤炭的沖擊,因為從美國進口的煤炭的價格相對低廉。
目前,英國頁巖氣勘探領域比較活躍的公司是英國石油前首席執(zhí)行官約翰·布朗領導的夸德里拉資源公司(Cuadrilla Resources)。這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要想實現商業(yè)回報,保守估計也得十年。對英國,很多投資者都采取了觀望態(tài)度,并希望政府能投入資金,切實推動頁巖氣的開發(fā)。
從長遠來看,頁巖氣在英國未來的能源結構將會扮演關鍵角色,并會為該國提供安全且價格低廉的天然氣供應。不過,要想真正實現頁巖氣開發(fā)的商業(yè)化,英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不僅需要克服監(jiān)管和市場壁壘,而且還要有效應對公眾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