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改委相關負責人日前介紹說,輸配電價改革、電力市場建設、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guī)范運行、有序放開發(fā)用電計劃、售電側改革以及加強和規(guī)范燃煤自備電廠監(jiān)督管理等電改六大配套文件正處于報批階段。媒體獲悉,電改配套文件最快本周就有可能發(fā)布,社會資本參與的機遇和商業(yè)模式也逐步清晰。對此,券商則預計,將釋放千億級以上改革紅利。
我們說,改革能夠釋放紅利,是不需要任何爭論的話題。關鍵在于,如何改革才能使紅利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特別象電力這種長期被壟斷所控制,且已經形成了堅固的利益蕃籬和改革阻力的行業(yè),要想使紅利得到有效釋放,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不僅需要魄力,更需要謀略。否則,就極有可能使改革紅利在釋放中嚴重打折,甚至引發(fā)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
很顯然,破除既得利益格局,把屬于市場的利益剝離出去,交給市場,由市場進行調節(jié),把應當用有形之手調控的,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調控,是電力改革最核心的問題。因為,長期以來,電力系統一直在國有控制下,實行壟斷經營,從發(fā)電到售電,從制定和分配發(fā)、用電計劃到買、賣電價格,從規(guī)則制定到市場監(jiān)管,都是在電力系統內部閉環(huán)運行,外界根本插不上手,也沒法插手。也正因為如此,電力系統也就形成了強大的既得利益格局,以至于多次進行改革,都沒有能夠改得下去,更無法改出效果。所以,電力系統也被稱之為計劃經濟的頑固堡壘。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新一輪電力改革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須立足于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總在已經形成的利益蕃籬為主要立足點,真正把電力系統從完全固化的閉環(huán)系統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分化,使其符合市場規(guī)律、市場規(guī)則。按照已經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然要比前幾次改革全面深入得多,亮點也比較明顯。如售電側改革,就有許多具體可行的操作規(guī)程和要求、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實施了。
在此基礎上,就是如何引入競爭機制。因為,破既得利益格局不是目的,把競爭機制引入電力領域,才是正道。也只有將競爭機制引入電力領域,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效果才能顯現,電力系統才不會重回壟斷老路。據悉,新的方案將允許社會資本的參與,且嚴格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顯然,是電力改革又一重要的方面。要知道,只要社會資本不能參與到電力領域中來,且具有平等話語權,電力系統的壟斷就不可能被打破,電力企業(yè)與其他市場主體地位不平等的問題就會永遠存在,電力企業(yè)就會永遠高高在上,甚至在電力系統內部也出現發(fā)電企業(yè)與電網地位不平等的問題。
很顯然,競爭必須是充分的,是無條件的競爭,而不是由電力系統自定規(guī)則的競爭。否則,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交易,無法使電力系統真正放開。這也意味著,在制定電力系統改革方案時,必須將社會資本參與后的地位和話語權等明確下來,將規(guī)則制定好,并在改革以后安規(guī)則辦事。只有這樣,競爭機制的引入才有價值。
這兩方面的目標明確了,改革的實施就相對容易了。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嚴格按照國有企業(yè)改革指導意見及其配套方案進行實施,嚴格執(zhí)行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則,吸引戰(zhàn)略投資者,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立符合現代企業(yè)制度要求的股權結構,真正使電力企業(yè)能夠成為市場主體。
這里,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由于電力領域改革不僅涉及電力系統內部,也涉及電力系統外部,尤其是近年來已經呈現良好發(fā)展勢頭的
新能源,包括
風電、太陽能、
頁巖氣發(fā)電等。因為,眼下的電力改革,主要是基于輸配電、售電、計劃等,發(fā)電方面,也主要是針對火力發(fā)電和水力發(fā)電,對其他方面的電力供應,路徑還沒有完全打通。如此一來,改革過程中就可能出現考慮不周全、留下后遺癥的問題。
實際上,這方面的矛盾已經出現,已經投入巨資的風電、太陽能、頁巖氣等,尚沒有能夠得到電力管理機構的全面接納,很多風電、太陽能發(fā)電企業(yè)的電能,接不到電網,造成絕大多數企業(yè)無法滿負荷運行,浪費現象十分嚴重。更重要的,一方面已經形成的電能難以發(fā)揮作用,另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還在不斷地審批
火電、
水電發(fā)電項目,照此下去,電力行業(yè)極有可能重蹈
鋼鐵行業(yè)的覆轍,成為另一個需要在供給側進行大力度改革的行業(yè)。
所以,在推進改革過程中,如何協調好發(fā)電企業(yè)的建設,避免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也是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傊,電力改革的號角即將再一次吹響,此次改革能夠取得怎樣的成效,也值得關注。對電力改革來說,不能只看到紅利,更要看到改革推進的難度以及面臨的強大阻力和壓力,面臨的可能正在形成的產能過剩。解決的問題?傊娏Ω母锏奶柦羌磳⒃僖淮未淀,此次改革能夠取得怎樣的成效,也值得關注。對電力改革來說,不能只看到紅利,更要看到改革推進的難度以及面臨的強大阻力和壓力,面臨的可能正在形成的產能過剩。
[
復制 收藏 ]